翠亨村抗日烈士
杨日韶、杨日暲、杨维学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山河肃穆,草木含悲。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赓续红色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受翠亨村革命传统和英雄事迹的熏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翠亨村涌现出了大批英勇无畏、舍身忘死的英雄儿女,他们用青春和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谨以此篇缅怀为争取抗战胜利以身报国的翠亨英烈:杨日韶、杨日暲、杨维学。
1
杨日韶、杨日暲的家庭
父亲杨东(1891-1957),字振光,又名旭升,1891年11月出生在翠亨村一个富有的家庭。曾在大连、香港、南京、北京等地工作,家境宽裕。据杨东女儿回忆,其父能讲五种外语。
母亲谭杏(1896~1996),原名谭兆嫦,后改名谭杏,乡人尊称为“杨伯母”。因大连华俄道胜银行关闭,杨东举家迁到香港,后谭杏带子女等家人回翠亨村生活。
杨东博学多才,爱好摄影、绘画、书法、音乐,图中杨东正在绘画。
杨东、谭杏夫妇与五子女在翠亨村合影。右一杨日韶、右二杨日暲、右三杨东、右四谭杏、右五杨日昕、右六杨日松、右七杨日增。
杨日韶、杨日暲与兄弟姐妹在翠亨村的合影。右起:杨日松、杨日韶、杨日暲、杨日增、杨日昕。
1
杨日韶
杨日韶,杨东和谭杏的长子。
杨日韶1918年2月出生于大连,后随父母回翠亨村生活。
杨日韶读过的部分书籍。
杨日韶读过的《植物学》《历史教科书》《三民主义教本》《国音浅说》。
杨日韶如其父亲一样热爱绘画。
杨日韶所绘菊花水彩画。
1931年11月4日,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领中国军队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向发动进攻的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
当年正值少年的杨日韶深受鼓舞,他用画笔绘出马占山将军素描。
杨日韶国立中山大学准考证。
1937年7月,杨日韶报考国立中山大学化工系,赴考途中遇日机轰炸未果。之后,他到五区(今三乡镇)光后小学当教师,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
杨日韶曾任中山抗日游击中队中队长,第一主力中队中队长。
《珠江怒潮》一书记载了杨日韶牺牲及其父母得知噩耗的经过。
1942年5月,在夜袭浮墟战斗中,杨日韶因掩护战友安全撤出而负重伤,后在转送医疗中牺牲,年仅24岁。
《珠江怒潮》一书记载了杨东夫妇获悉噩耗的情形:得知杨日韶牺牲,两人沉默了一会。杨伯母很难过,但仍坚强地说:“要革命就要打仗,要打仗就会有牺牲,不然什么叫革命呢?日韶死得光荣!有这样的儿子,我自己也十分光荣……”杨东在旁竭力压抑着心头的悲痛。杨伯母接着说下去:“当日我送日韶参军,也不是没有打算过有这么一天的,要是怕他牺牲,我就不让他去了。可惜他死得太早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烈士父母听闻儿子牺牲悲痛欲绝,然而他们为革命事业忍悲含痛的精神,让人感怀。
3
杨日暲
杨日暲,杨东和谭杏的次子。
杨日暲,又名杨章,1919年4月出生于大连,后随父母回翠亨村生活。
如同父亲与兄长一样,杨日暲酷爱绘画。
图为杨日暲读书时所绘水彩画。
杨日暲学行成绩报告表。
1932年,杨日暲的中山县立乡村师范学校附属中心小学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学行成绩报告表,评语为:“勤慎可嘉”。
杨日暲的地理考试答卷。
杨日暲在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就读的地理考试答卷。
杨日暲从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今中山纪念中学)毕业后,曾在石门小学任教。
1941年参加中山抗日游击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南番中顺县委领导下的中山抗日游击大队第一中队副中队长,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仲恺中队中队长。他多次参加抗击日军、伪军战斗,表现出色,曾被评为义勇大队战斗模范。
《凤凰山岁月》一书中忆述了杨日暲牺牲经过。
1944年4月15日,在袭击张溪伪护沙队第15中队时,杨日暲担负主攻敌营的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牺牲。
杨日韶、杨日暲故居
杨日韶、杨日暲故居位于翠亨村,如今人们在此地瞻仰故居、聆听英雄故事、追思烈士功绩。
4
杨维学
杨维学送给友人的照片。
杨维学,字振怡,1916年5月出生在翠亨村。论辈分他是杨东的同宗弟弟,但年龄只比杨东的儿子杨日韶大两岁,是杨日韶、杨日暲的同宗叔叔。
杨维学心系家国
1938年,杨维学先后在中山石门小学和西桠小学当教师。他一边教学,一边投入抗日宣传,并与杨日韶等青年一起加入中山县青年抗日先锋队,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7月,日军在横门登陆,进犯中山,杨维学参加了横门保卫战。1941年,参加中山抗日游击队,任第一中队政治指导员。
1943年7月,为开辟凤凰山区抗日根据地,杨维学和谭生、李郁军等8位同志奉命开赴东坑,与东坑村张仲谋所带领的抗日自卫队组建成中山抗日游击大队白马中队,杨维学任指导员。
1944年8月,杨维学遵照上级的指示负责筹备凤凰山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任筹备组组长。同年12月28日,他与叶桃、黎森从东坑出发到梅溪村召开群众大会,商议筹建梅溪与长沙圩、上冲等乡级抗日政权,途径双龙山时,遭日军伏击,不幸被捕。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维学坚贞不屈。1945年1月28日,杨维学被日军枪杀,时年29岁。
杨维学故居
杨维学利用翠亨家里的厨房为中共中山县委、义勇大队印刷《横门》《抗战报》等宣传刊物,为抗日革命宣传做出重要贡献。
不忘历史,方能昂首向前。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无数英雄先烈用鲜血所绘就的雄伟画卷,是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牢记使命、勇敢担当。
|